华为胡厚崑:中国算力网络标准需统一,硬件、应用接口、数据共享应相互兼容
480 2022-09-26
现在的人过年的时候,有点感到年味淡了,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 过去平时很少吃肉,到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都是要割几斤肉让全家人吃几天可口的饭菜,比平时感到过得痛快。
二 特别是公社化时,那时候实行的财物分配制度,是三级核算,队为基础。过年时生产队都会开仓发放小麦,杀猪分肉,分各种蔬菜,粉条、对联等过年需要的年货,尤其是生产队杀猪分肉时,那时候还没搞计划生育,小孩子特別多,都到生产队大院里看杀猪,排队分肉,显得很热闹。
三 春节期间都要组织文艺活动,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文艺团体,一般都是演的民向故事,诸如跑竹马,老背少,玩旱船……吹喇叭,擂大鼓……村村都有,交汇演出,热闹非凡。
四 年三十晚上熬睡。一般都是到家庭住房宽余又好客的家里去听人讲故事。有大人,也有小孩。我至今仍记得在生产队牲口屋里熬睡的事,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叔字辈的人讲鬼的故事,他讲着讲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放声大哭起来。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哭起来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说话了,他说,恁讲鬼的事,讲的是真鼻子真眼的,把他吓住了,把他送回家吧。这时候两个三十多岁的人站起来,一个人背着他把他送回家了。
五 现在的人生活好了,孩子少了,春节也不再蒸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馍了,在农村也是到卖馍的家里买上几十个馒头就行了,又加之农村人口显得稀少,熬睡变成了一家人挤在沙发上看春节文艺晚会,大街上静无一人,所以年味就显得不那么浓了。
六 现在城市严禁放鞭炮,也让好热闹的人有一种失落感。似乎不放鞭炮,就没有年味,尤其是好热闹的孩子们,对春节没什么感觉就过去了。过去民间有种说法:腊八祭灶,乒乓年到,老头老婆要帽子,小孙撵着要大炮。
七 小时候的我,这时候还没有放假,已经约好小朋友,大年三十晚上谁也不能睡,晚上结伴去各家各户捡炮。只要听到鞭炮声,大家就一齐向着有鞭炮声的地方跑去。有一年我跑了一夜也没捡着一个能放响的炮,到天将明的时候跑到本门一个叔叔家去捡炮,虽然沒有捡到一个炮,叔叔给我一大把炮我才高高兴兴地回家吃饺子去了。
总而言之,时移事易,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城市听不到鞭炮声,只能看一会儿春晚,看后一家人评论几句,便蒙头盖脑的睡觉了。原来过旧历年,长辈会告诉孩子们初一早上不能起晚,起得越早越好,说是抢福的。现在大年初一睡懒觉成了不少人幸福的唯一选择!
世界总在变,谁也没有力量能找回旧有的年味,更没有办法让现在的小孩子天不亮就起床抢福。也许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