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外交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不是有很多外国人)

2022-09-25 07:44

先解释一下,上外本地学生差不多占30%~40%不到。其实也没有很多。可能一个班20来人中会有四五个是上海的,其他同学也是来自祖国各地,一开始各地口音的普通话都能听得到,班上有时候会有外国同学来插班。
上外语言类学费是5000一年,非语言类也是5000,楼上说的贵应该是在前些年,学费是10000一年,现在改回来了。北外语言类貌似我那年看的时候是6000一年,非外语类是5000.这一点不是很确定,记不太清。所以也不存在上外比较贵的说法。

住宿方面 上外是今年收回了大学城公寓的产权,四人间,暑假正在装空调,所以九月份开学的学弟学妹就会有空调了。
寝室里wifi全覆盖,不限时长流量。(我一直以为全国各地高校的校园wifi都是这样的,后来知道很多大学都是要按流量,或者小时付费的。但是学校的shisufree、是对娱乐网点有些限制的,比如不能看直播,这个时候就需要登陆学校shisuwireless,速度非常快,按分钟计算,也挺便宜的)还有就是学校的wifi覆盖度比较高,走在路上,躺在草坪上,在操场上跑步,在情人坡晒太阳,wifi都不会断,所以在学校根本不需要流量套餐。
晚上没有宵禁,毕业前跟基友在学校喝酒喝到了很晚,出来时候遇上巡逻的保安大叔,大叔闻着酒味问我们是不是马上毕业了,只是叮嘱我们赶紧回去洗个澡睡觉,也没有骂我们或者怎么样。
北外寝室貌似人比较多一点,但是也便宜,七八百的样子。上外是1200。
上外食堂其实我觉得还行,刚开学的时候觉得还蛮好吃,后来就麻木了。
北外食堂也还行,跟上外一样,挺贵的。所以要想吃好吃的大学食堂,请再加把劲,考清华吧。

四年下来,跟北外的同学也有些交往。觉得两校最大的区别就是北外同学确实更加偏向政治外交方面一点,(某些)可以为了进外交部从大一每天看新闻联播,练习申论什么的。但是上外同学从大一起关注的就是500强外企咨询快消四大什么的。四年来我被学校里各种活动模拟招聘大赛和各种外企宣讲会灌输了无数原来从来没有听过的外企名字,对行业有些了解。上外学生对进部委的热情没有那么高,似乎比较喜欢赚到钱之后过高洋上的日子。可能是长期的文化影响吧。
上外北外的本科生生源质量都还能算不错,我个人感觉上外的学术氛围不是很浓,毕竟上外是一个就是一个就业导向型学校,本科在校期间学习对学校还是会有很多吐槽。但是据说在沪上的就业市场上外还是一个很不错的牌子的。是绝大部分用人单位的目标院校。
当然说上外学学术氛围不浓,每年出国的同学申请的到的学校各种高大上,据我所知藤校的大部分里都有上外的学长学姐在听起来十分唬人的专业中读phd。所以还是事在人为。上外考研的学校也不错,但是貌似和北外一样大部分就是本校了,还有就是北大复旦这种。外语狗考研也没什么特别好的选择。

在学校给了每一个非英语专业同学考英语专八的机会之后,我觉得母校对我不薄,虽然还没用这个证,听说以后会有用吧。
北外地理位置在皇城根下,所以走政治外交这条道路确实还挺合适的,加上中国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很多人都是蛮喜欢这条道路。还是一句话事在人为,可是人各有志吧。上外的金融之类复合专业好像就业很棒,学术水平不知道。上外的外语类进新华社的不少,还有些某些保密单位之类的也会来。
类似外交部中联部央视这样的用人单位在做宣讲会时都是会来上外的。这方面讲机会差不了很多。但是对于非通用型的小语种还是北京的环境比较好。。。上海这边很可能级根本用不到这一点啊。大家最后都各显神通,也有很好的出路。北京外派的国企比较多。这方面上外的孩子来回飞北京面试有点吃亏。
上外有外教社 。好像是国内各大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材都是这边出的。因为英语专四专八就是上外出的。
其实还是看你像去工作的地方吧,要是以后希望在江浙沪一带这边工作,那上外还是很不错的选择。包括在户口打分的时候也是最高级别的,要是想留京,或者在北方工作,那当然是北外好。
差不多是两个城市的区别吧。

学术方面
别的专业不清楚,大部分的语言类专业都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专业水平应该还不错吧。重点是我觉得我遇到的几个老师,公共课的,通选课的,专业课的,都很棒。有耐心跟学生交流,听学生吐槽。帮学生一些自己能帮到的忙。
阿语系的几个老师都很有魅力的,挺有文人风骨遗世独立的有,对学生关心超过高中班主任的有,年逾六十宝刀不老声如洪钟的男神也有。据说很牛,反正一个本科生我也不是很了解,我能鉴别的就是好像外语教学委员会主任好像是在我们学校的。
或者说这个可以去看看北外跟上外的全国重点语言学科分布就知道了。
其实外语界学术最好的还是北京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级都是第一,上外北外南京大学在并列第二。这一点其实足够外国语大学汗颜了,专业做都没人家做得好。
有些点是错开的。比如北外有土耳其语专业的硕士点,上外只有本科。上外有希腊语硕士点,北外只有本科(北外的情况是听北外同学讲的)。北外语种比较多,这是北外的优势。只是认识北外豪萨语斯瓦西里语这种专业的同学,也很想为他们哭一场的。这种专业听起来酷炫,轮到自己了就哭晕了。因为很多小语种专业都不是年年都招生,所以两个学校很多专业都是错开年份招生的,一些专业那一年全国就北外一个班的毕业生,下一年只有上外一个班的毕业生,再下一年只有北大的一个班毕业生,这样。所以很多时候两个学校的毕业生是不会直接在就业市场上竞争的。年年都招生的通用语种除外。
上海只有一所外国语大学,所以上外很多专业在上海就是独一无二的,找工作不需要特别辛苦去跑招聘会,要人的单位都还是会来的,有的会直接到学院,更有甚者听说去了男生寝室。。。(不是我们专业)
北外的同志们就要面对北语二外中传这些学校的竞争,虽然北外比这些学校强一些,但是外语这东西还是看个人水平比较多,同一个班的差距也会很大。
上海有足够大的就业市场,如果你学了四年发现其实不想用语言就业,找个别的工作也不是很难。北京应该也差不多吧。


最后,我想说,还是选个综合性大学吧。人生无限可能,干嘛要把自己绑在小语种道路上。小语种就业辛苦自知。看着拿着几十万年薪,四海为家,浪迹天涯。其实没那么潇洒。而且你其实算不到四年之后会想做什么。一个综合型大学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平台的吧,认识的人也相对较多。

当然也有综合性大学的同学吐槽四年下来连基本的用来求职的技能都没能学会。就淘了个空名。

博士在读,这个答案有些年头了,更新一下。

上外的本科出国比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受到留基委资助的公费留学项目(例如优秀本科生项目)有六十五个,全国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考虑到学校的招生规模,这个机会对于同学们还是比较容易拿到的。此外还有各种学校资助,个人承担一部分的项目。所以说学校推崇的“全球视野”确实是认真在做的。

关于上外的复合型专业,基本上是稍微强于北外的。毕竟上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外语最红火的时候就提出要转型成为一个综合的“上外“大学,而不仅仅是外国语大学,相关的专业发展历史也比较久。具体的发展状况从教育部最新的学科排名可以看出。上外也是外国语大学中唯一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校了: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另外,匿名消息来源表示上外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博士点也快申请下来了。一级博士点意味着有完善的本硕博培养体系,资源积累形成了相当规模。以政治学为例,上外的区域国别研究除了在外国语大学内领先之外,和综合性大学相比也是极具特色优势的。当然建立在语言优势的情况下做对应的区域国别研究也是非常符合学科发展逻辑的。

学术层面的东西对本科生影响并没有特别大,特别是北外上外这种文科院校的科研(认真脸)。上外比较优秀的一点其实依赖于上海庞大的就业市场与相对北京更弱的竞争。以法学为例,北京红圈所目标院校基本锁定在清北人政贸,但是上海的红圈所的目标院校一般都是包括上外的。金融类学校也会给你一张入场券,当然进去了就要跟复交财的同学竞争了。

有同学私信问我上外毕业一定要做语言类工作吗?当然不是,因为市场上也没有这么多语言类的工作。招聘单位主要是看中上外北外作为行业顶尖大学所带来的优质生源,这批优质生源的学习能力才是最吸引人的。四大在上外招聘的外语类专业同学也非常多,都是进去培训。因为相比起财务等专业,外语的习得是一个细水长流,急不来的过程,所以很多单位更愿意招外语人才进去培训其他技能而不是找一个财务进去培训阿拉伯语。

外语院校现在热潮明显下降了很多。毕竟上个世纪最优秀的那一批大家很多都是外国语言文学出身,比如钱钟书。所以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直以来就在不断下放,从少数人的阳春白雪到现在从娃娃抓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外国语大学的价值就下降了。有同学会说外语哪里都可以学,何必要去外国语大学。但是以大部分人的资质,其实外国语大学的同学是不必担心别人去新东方学个几年就能超过你的。外语的灵魂是其文化,英文系的同学阅读材料是西方经典哲学论著,讨论的是政治哲学的内容,这已经不再是基础的外语学习了。我想对于绝大部分的上外同学而言,专四专八都是学习之外顺带考的证书,没有见到有人会为这个正真焦虑过。之前和英语学院的老师聊天的时候就曾听过一句话,印象深刻:文学本来就是用来拯救灵魂的学科,学的就是这种美的享受。愚钝如我,也有幸曾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过一两次这样的醍醐灌顶,也已经很满足了。我们这一辈子当然是要工作的,不过以后工作的日子那么久,在最年轻的时候能享受一段关于美的感悟与思考,其实也是不亏的。截止到目前为止,文学依然是人文科学中最抽离于世俗的学科,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题目,文学类的相对是一片净土。(而且你毕业还是很好找工作啊)

来上外的同学可能是想学外语的,但是去了其他专业,恭喜你,你反而是更好就业的那一批人。十分不推荐大家去北外学习非常小的语种,对个人的束缚比较大,就业的话市场又很小。你学豪萨语,真愿意去那边工作吗?要挣脱的话,你大学四年还是有点亏。而且北外开设某些极小语言,本是一种语言但是由于政治原因被分成两个国家,所以开了两个语种。政治上当然可以理解,但是对学生来说是不合适的。

个人差异大于学校差异。同一个学校的毕业生,上限与下限云泥之别。

祝大家不论去哪里,都不要忘了对智识的坚定追求。

上一篇: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分数线(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录取线分文理科吗?去年四川大概是多少)
下一篇:童年第五章主要内容(童年第五章好词好句摘抄)
图文资讯
返回顶部小火箭